全国美术联考改革,对于每一位将要参加美术集训的同学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次变动将改变未来美术联考的大方向,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做一个会画画的工具,更要做一个具备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艺术人才。
《美术鉴赏》这本书无疑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将本书中的内容拆解出来,希望可以帮到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放眼世界各地的古典建筑,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万神殿、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它们的造型不同,风格各异。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建筑在造型和风格上也自有一番景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中国传统建筑密切相关的中国园林艺术,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其中不少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我国的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艺术,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 人们谈到中国传统建筑,常说它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简要地说,这是由它独特的框架式木结构决定的这种木结构既符合实际功能要求,又展现出独特的造型特点。
在这种木构架体系里,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是分开的,采用木柱和木制的纵横梁杭组合成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屋顶和房檐等上部荷载经过梁架传到立柱上,墙壁只分隔空间,不承担重量,所以才有民间所说的“墙倒屋不塌”之说,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别具意匠。 硬山式木构架示意图
知识拓展: 硬山式木构架:沿进深方向共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为檐柱,内侧两排为金柱。檐柱与金柱之间为廊。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柱头部位架设抱头梁,梁下设穿插朽。金柱之间承接五架梁梁下设随梁材,梁上立瓜柱,瓜柱之上架设三架梁,然后再立脊瓜柱,柱顶直接承托脊棕。沿面阔方向,在梁头架设棕条,惊上架设椽子。
大型建筑如宫殿、寺庙及其他宗教建筑,还使用种特殊的建筑构件斗拱。斗拱由斗、升、拱、翘、昂和坐斗组成,其作用是支挑深远的屋檐,并使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早期的斗拱起结构构件的作用,至唐宋时期,斗拱的作用逐步成熟,发展成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重要构造层。到了明清以后,斗拱结构简化,只起到垫层以及装饰美观的作用。
2.富于节奏感的建筑群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坛庙、陵墓、住宅、佛寺等规模各异的建筑群都是由众多建筑单体组合而成,它们通常以多层次的院落组合来营造一个内向含蓄、均衡对称的组群。中国的院落式布局遵循的是一种简明的叠加规律:以“间”为单位的房屋并联成一座建筑,单座建筑沿四周布置围合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更加丰富的组群。
由院落组合成的建筑群一般沿着中轴线布局,主要建筑在轴线上,左右对称地布置其他建筑,形成和谐统一、主次分明的整体,体现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思想。沿着轴线布置体量、形状不同的院落,可以烘托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制造出空间序列上的前奏、高潮、尾声。前奏的院落的开合、收放可以反衬出主体建筑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清代紫禁城以院落作为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方式,从大清门到坤宁宫沿轴线对称地布置院落,层层展开的殿宇串联成连续而宏伟的空间序列,为体现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威而服务。作为中国北方民居的四合院,也同样体现了上述的由院落组合而成的建筑群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民居常见的一种形式,有一进多进之分。它的布局形式十分切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家庭成员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房间的分配上有明显区别。此外,四合院四周都是实墙,隔绝了尘嚣的干扰,兼具防御能力,形成一个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3.简明美观的单体建筑外形 我国传统建筑外形上的特征非常明显,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都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这种独特的建筑外形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的高度统一。
台基承托整座建筑,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普通台基高约一尺,常用于小型建筑;而须弥座雕刻丰富,配以汉白玉栏杆,常用于主要殿堂建筑,须弥座相叠而成的台基可以显示出建筑的宏伟高大。
屋身是房屋的主体部分,由木制的柱子做骨架承重,柱间灵活安排门窗隔扇,屋身正面多布置花格木门窗屋顶是建筑外形中非常美观、非常重要的组成结构,不仅决定了传统建筑的艺术形象,还是建筑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传统的屋顶形式中,等级最高的是重檐庞殿顶、重檐歇山顶,其次是单檐庞殿顶、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孟顶、盔顶。
屋顶有时比屋身更大更突出,可以达到建筑立面一半左右的高度。我国古代的屋架组合形式使檐口、屋面和屋脊形成了自然的曲线,呈现出生动、柔和的造型,给庄严的建筑物增添了轻快的美感,尤其是屋面的曲线,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室内光照效果,还有利于排除雨水。《诗经》中的“如翠斯飞”形象地刻画了像鸟翼般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优美的曲线。
4.匠心独运的建筑装饰色彩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善于运用色彩,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保护木材和加固木构件的关节,后来则用各式彩画作装饰.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目的。
在封建社会里,颜色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黄色是最尊贵的色彩,其下赤、绿、青、蓝、黑、灰,等级依次降低。金、黄、赤常用于宫殿,绿、青、蓝常用于百官的宅邸,黑、灰、白则常见于民居。
明清时期的彩画也根据等级用于不同的建筑中:和玺彩画等级最高,色彩华丽,图案以龙纹为主,用于庄严的宫殿、庙宇中;旋子彩画在藻头内绘制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用于次要的宫殿或者一般的民间建筑中;苏式彩画的内容有博古器物、山水花鸟和人文历史,主要用于园林和四合院。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使用的色彩还有象征意义,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的三层青色琉璃瓦象征着苍穹。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特色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造园艺术设计思想的精妙总结,意思是不露人工造作的痕迹,保留山水的天然状态。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独树一帜它与欧洲、阿拉伯的园林艺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中的代表作:北京顾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苏苏州的古典园林,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园林)[清代] 北京
传统园林汇聚了建筑、园艺、绘画、雕刻、诗词等艺术,以可居可游为特色,园景虚实变幻四时不同,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地。
1.清代皇家园林 清代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在规划时都经过了精心的选址,或依山傍水,或建于平地,通过把自然环境和人工的山水花木、建筑物有机结合,形成灵活多变的布局。
颐和园昆明湖(园林)[清代] 北京
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有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皇帝居住和游览的园林,兼有宫殿的特性北京颐和园有不同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 3000 余间,这些建筑既富丽堂皇,又建造精良,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颐和园的佛香阁是园中最重要的建筑,面对开阔的昆明湖,巍峨高耸是全园构图的中心。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又称“塞外宫城”,外围建有防御性的城墙,园内由宫廷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四部分组成,布局更为恢宏,自然环境和人工山水有机结合,尽显皇家气派。
2.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主要指环太湖流域的苏南、上海、浙江地区。这一地区有着优越的造园条件,且经济、文化发达,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其中,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以及无锡的寄畅园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园”。除此以外,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上海的豫园,扬州的瘦西湖、何园也堪称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规模比较小,因此它的设计手法更加精巧。“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 所谓“因”,是指观察、利用地基、地形特点,对构成园景的树木、山石、泉流、建筑物,进行精心安排、调整,以达到“精而合宜”。所谓“借”,指借景。园林借景可以不受园林地域的限制,而将园外的晴峦秀山、凌空古寺,弃其庸俗者,取其精粹者,纳入园林视野范围,由此而达到“巧而得体”,如拙政园运用借景将苏州城内的北寺塔引入视线。
私家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在文化内涵上追求典雅的士大夫气息,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厅堂、楼阁、亭榭、游廊、小径、墙体、门窗等可以非常灵活地配置选择,使园林面貌变得极为丰富多样。
厅堂是最主要的赏景活动场所,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面阔三间,布局精雅,四面的落地玻璃窗方便游人观览四周的景色。数量最多、最为灵活的是亭,既可观景,也可作为重要景观。尤其特别的是游廊,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称其为“园林的脉络,在园林中处极重要地位”,不仅形态灵活,可随形弯曲,多有变化,又划分空间,增加景深。如拙政园西部的水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都是优秀的实例。
拙政园西部水廊(园林)[明代] 江苏苏州
同时,江南私家园林为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在山水景观的营造上更具特色,以水池为园林中心来组织景观的表现方式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为追求真山真水的山水画意境,江南私家园林还特别注重假山的营造,叠山技巧成为造园的重要学问。明清以来江南出现过不少叠山名家,如上海豫园假山为明代张南阳设计,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代戈裕良设计。
此外,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体现了文人园林的特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园林中随处可见,例如园林的命名、景名、匾额、楹联、石刻等不仅凝结了传统的诗联书法、篆刻等文化艺术,还透露出造园的旨趣、渊源,表达出园主的品格思想,强化了园景的诗情画意,体现了浓厚的文人气息。例如,“拙政园”取意于《闲居赋》“拙者之为政”留园”源于“刘园”之谐音,“网师园”蕴含“渔隐”之意。
个园夏山(园林)[清代] 江苏扬州
小结 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上发展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审美特征最鲜明的独特体系。以木材为主的框架结构符合现代建筑框架结构的原理,建筑群体布局、建筑外形及建筑色彩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正是这种独特的华夏意匠为人们创造了可游可居、美好宜人的人居环境,体现了艺术创造的另一种形式。
您好,这是一条评论。若需要审核、编辑或删除评论,请访问仪表盘的评论界面。评论者头像来自 Gravatar。